我国首次连续动态评估40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 中国绿色时报
  • 2018/07/11

【字体

  中国绿色时报7月11日报道(记者 吴兆喆)  《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四十年监测与评估》一书日前出版,首次披露了我国1973年-2013年实施的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数据规律、变化及原因,首次连续、动态地评估了40年间我国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1973年-2013年间,我国森林数量持续增长,面积由1.22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净增85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2.7%提高到21.63%,提高8.9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86.56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净增64.81亿立方米。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85立方米。森林结构趋于合理,优势树种组趋于多样化,大量速生、优质树种出现。林种结构由用材林占绝对优势,转变为防护林占绝对优势。龄级结构也趋于合理,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0年间,我国森林调节水量年增加2827.72亿立方米、固土量年增加37.04亿吨、保肥量年增加1.84亿吨、固碳量年增加2.06亿吨、释氧量年增加7.36亿吨、林木积累营养物质量年增加1190.28万吨、产生负离子量年增加91.46×1025个、吸收污染气体量年增加1919.5万吨、滞尘量年增加28.53亿吨。

  研究显示,我国森林数量持续增长,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充分反映了近40年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其中保护区的设立提升了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功能,以及向人类社会提供洁净的水、多样的基因资源、独特风景等服务能力。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仍显不均,森林资源与其生态功能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规律高度一致。东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资源数量较多,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较强,西北地区、中原地区及东部地区资源数量较少,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较弱。但东南地区及中部地区森林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研究成果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首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尺度融合,揭示了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消长变化的驱动力,包括森林资源自身生长、枯损的自然规律、外界生长条件、自然的破坏、人为经营活动或破坏等,有助于我国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资源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推动生态效益科学量化补偿和生态GDP核算体系的构建。


上一篇:习近平对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下一篇:学习弘扬韦华同志忠诚担当奉献精神 开创林业草原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