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1-28 11:43:03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综观中国多地召开的地方两会,“双中高”成为管窥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词。
重增长更重质量,以改革创新为突破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增长,正成为多地的经济发展思路。
中国地方两会进入密集召开期。27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透露,预期2015年GDP增长6%左右。黑龙江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去年黑龙江的GDP增速在全国“垫底”,但作为亟待转型升级的老工业基地,该省依然将“改革”作为今年工作部署的重中之重,6%目标的设定不高也不低,在保证一定增速的前提下凸显锐意改革的决心,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表现。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不简单以GDP论英雄这一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各地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不再一味地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正逐渐把主要精力放到以改革创新换取优质增长上来。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表示要把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上。
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上海将认真做好自贸试验区区域扩展工作,在全市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
综观更多公布2015年GDP增速目标的省份,下调成为多地不约而同的举动。重庆将增速目标从2014年的11%下调为2015年的10%左右,宁夏从2014年的10%下调到新一年的8%,新疆从11%调整为9%。
这一下调,既是各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举动,也是在为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创造更多弹性空间。
经济增长目标虽然下调,但9%、8%的速度并不低。保持一定增速,这既是现阶段中国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表现,更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切实需要。
“没有一定的GDP增长,改善民生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简单、直观、易核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在新常态下仍有很大意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诗一说。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认为,中西部地区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构想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部沿海省份2015年增速目标总体低于中西部,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天津9%、浙江7.5%、北京7%、河北7%……即使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GDP指标的上海,在2015年的发展计划报告中,仍保留了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
有评论认为,现阶段搞GDP崇拜是落伍,不要GDP则是“任性”。
“不能盲目崇拜GDP,但也不能简单抛弃,品质好的GDP才是国家发展的最优选择,希望未来各地能将GDP质量纳入政府考核标准。”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表示。
上海市政协委员陆铭说:“不提GDP指标,要避免另外一种误解——经济增速不重要。”他指出,首先,速度与质量不矛盾,上海目前正在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等,更加突出量和质的并重。其次,从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看,忽略增长是很危险的,不要硬性地把GDP指标当目标,而应该以经济结构优化来保证一定的GDP增速。
事实上,2015年不少地方政府在制定新一年增长目标时,更加强化收入和环保指标,突出强调经济增长的创新与质量。比如广西、河北、宁夏、新疆等地的城乡收入指标就高于GDP指标。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
“把GDP的预期增速适当调下来,以腾出更多精力放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上,努力使广西全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广西经济会议上说。
淡化GDP增速,提高GDP质量,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在2015年各地的两会上,创新都得到了浓墨重彩的阐述。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设置了具体的数字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3.6%以上。北京在两会上提出,今年北京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计划安排资金逾450亿元,其中部分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更加注重民生发展、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专家指出,经济发展只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抓手,更不应该唯GDP至上,政府应当更多考虑民众的幸福感、舒适感。(参与采写记者:刘欢 何欣荣 辛林霞 李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