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3-17 11:53:34
达孜县小学的汉族和藏族教师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室查阅学习教学资料。本报记者 格桑吉美 摄
核心提示
去年底,我区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立足于边疆民族地区、全民信教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反分裂斗争主战场的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积极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
■进一步明确民族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
我区各级党委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联动,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民族工作部门全力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民族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建立联系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工作制度,省级领导带头,自治区、地市、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一座寺庙和2-3户困难群众,密切与各族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强化依法管理民族事务的体制机制
完善落实民族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修订完善有关民族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形成具有西藏特点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充分保障各族人民民主权利,健全各族人民依法当家作主、依法参政议政、依法自主管理民族事务保障机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问题,强化法治思维,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认清十四世达赖集团的“三性”分裂本质及所谓的“大藏区”“中间道路”“高度自治”变相搞西藏独立的险恶用心,对在反分裂斗争中患得患失、对十四世达赖集团抱有幻想、追随十四世达赖集团、参与支持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出境朝拜十四世达赖、听取讲经、送亲属子女到十四世达赖集团开办的学校上学的,依法依宪严肃处理。
■进一步完善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培养体制机制
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突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党绝对忠诚,教育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在反分裂斗争一线、县乡基层、驻村驻寺工作、艰苦边远地区、急难险重岗位、抢险救灾和维稳处突实践中培养锻炼民族干部,注重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放手使用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长期在藏工作的汉族干部、援藏干部,注重培养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按照规定选好配强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民族干部。大力建设民族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程,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
■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体制机制
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规、民族知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团结等教育。紧紧围绕“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围绕每年“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9月民族团结月、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等重大节庆节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寺庙。
■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体制机制
重视示范引导,以“两结对、三连心、四恳谈、五解难”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活动,积极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试点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园)建设。强化激励表彰,自治区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树立导向、弘扬正气。加大宣传力度,把民族团结作为主旋律,制定专门宣传计划,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发展体制机制
大力推广“双语”教育,完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为主的藏汉“双语”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城镇三年、农牧区两年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积极办好自治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体藏语频道、藏语栏目,扩大藏文图书、期刊等出版物发行量。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加强普查、鉴定、登记、征集、建档、抢救、研究等工作,大力实施重点文物单位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强化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加强重要历史和革命文物(红色遗迹)保护工作,加大特色文化保护开发力度。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持党管舆论、党管新闻、党管媒体,强化阵地管理,管好用好传统媒体,加强互联网党工委工作,严厉打击网上攻击、造谣传谣、诽谤炒作、危害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防控体系,大力实施“西进工程”,全面遏制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的空中渗透、地面渗透、网络渗透。
■坚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种植养殖业和加工业,积极推进高原天然饮用水产业、藏药业和生物产业、环保产业、健康产业、清洁能源、民族手工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将边境县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全部纳入重点支持和对口支援范围,加大对边境县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努力提升边境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牧民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坚持政策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援藏扶贫多措并举,实施精准扶贫、直接到户到人。
为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我区优先发展教育,完善落实15年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坚持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充分尊重各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把宗教、寺庙、僧尼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完善落实寺庙“六建”,实现寺庙管委会(片区管委会)全覆盖和干部驻寺常态化。改善寺庙公共服务,把寺庙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范畴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深入实施“九有”工程,把寺庙文物保护纳入当地文化保护规划,把僧舍修缮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注重对广大僧尼的关爱,深入推进“六个一”,实现僧尼医疗、养老、低保、人身意外等保险全覆盖,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挖掘和发扬藏传佛教教规教义中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阐释,引导广大僧尼自觉爱国爱教、弘法利生、造福信众。
■着力健全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的体制机制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认亲交朋友、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全区乡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联系2户困难群众、联亲结对。深化干部驻村,继续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开展驻村工作。深化“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引导城乡群众中以5-10户为一个联户单位,联户保平安、联户促增收、共建美好家园,构筑民族团结群众基础。重视城镇民族工作,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社区开展创建评选“平安单位”“和谐社区”活动,把维护团结稳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楼院、每位居民。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扩大组织覆盖、建强村级组织、抓好农牧区党员发展工作、加强高校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带动作用。
■坚持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
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不断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元化多形式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大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优先发展教育,完善落实15年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医疗卫生,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建立儿童先心病等重大疾病筛查救治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常态化。强化文化惠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地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健全社会保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加强孤儿救助工作,扩大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安全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严禁“三高”项目进藏,实行矿产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造福全区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