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西藏,徐风和畅,草绿树翠,一片生机勃勃,处处是山水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西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等重要指示,坚决扛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贡献的政治责任,坚决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目前,西藏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的关系,在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西藏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
初秋,沿着雅鲁藏布江江走进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附近,满目苍翠。“2004年,在政府出资帮助下,我在家乡建立起首个个体苗圃基地,近几年,我积累了丰富的绿化工作经验,在家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来,我想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用双手种出一片绿。”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边久苗圃基地负责人边久说。
为了高原增添“一抹”绿色,国家和自治区使出“大手笔”,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已累计投入121.5亿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保工程成效斐然,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那曲市申扎县错鄂湖,因鸟岛而闻名,栖息着数以万计的珍稀鸟类,有斑头雁、黑颈鹤、赤麻鸭、凤头鸱鸮等,它们与蓝绿相间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一个完整而美丽的湿地生态系统。“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色林错保护区野保员白玛丹增说。从成为一名野保员到现在,他已经数不清到底救助过多少只珍稀鸟类了。
为守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区不仅采取最严格的环保措施,也充分调动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1988年以来,自治区已建立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1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统计,2016年以来,我区累计为群众提供野保员在内的70万个生态岗位,让广大群众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力军,让群众充分享受生态政策红利。
严守生态保护底线——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
温柔婉约的尼洋河边,目之所及,山峦如黛、河川似练、浅滩密布、飞鸟翔集,一翻“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叹。
今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听取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7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红线、底线、高压线,积极保护、有所作为,推动生态建设从注重保护向主动作为转变,通过实施污染防治等工程,全力保障高原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环境持续得到优化。
蓝天保卫战成绩斐然。清洁能源电力装机比达89.5%。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降低28.1%、37.5%,沙尘天气大幅减少。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
碧水保卫战成果丰硕。全面实施102个城镇集中式和3300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全区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28%,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黑臭水体。
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开展美丽西藏“三整治三提升”和环境大整治行动,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34%。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荣获全国优秀等次。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区有条件的1079个“无树村”和10.5万“无树户”全部消除,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提高到47%。
深耕厚植生态经济发展潜力——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2021年6月25日10时25分,高原“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缓缓驶出,奔向435公里外的“雪域江南”林芝。这标志着复兴号列车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世界屋脊,沟壑纵横,景色壮美,如何在保护中建设,成了建设者亟待解决的“拦路虎”。中铁十九局拉林铁路项目总工程师罗振平介绍,从设计到施工,我们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从规划设计源头、施工过程控制、生态恢复等各环节全过程入手,做好全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用野生动物保护、弃渣科学处置、生态综合修复等技术,有效保护了沿途的青山绿水,让致富路也是环保路。
70年来,我区在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一直坚持以生态理念谋发展,用生态发展推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旅游文化、高原生物、特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边贸物流、高新数字等,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推进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与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电建集团总经理丁焰章说。进藏65年来,中国电建参与建设了川藏、青藏电力联网、藏中与阿里联网等电力天路,建成满拉、虎头山、雅砻、卓玉、帕古等水利工程,为西藏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贡献了电建力量。
西藏既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西电东送”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区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的技术可开发量达10.6亿千瓦,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23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9.09%。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底,西藏累计外送清洁电力65亿千瓦时。西藏的蓝天碧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共建共治共享—— 奋力谱写建设美丽西藏新篇章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就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此次在西藏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尼洋河,考察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明确要求西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孕育形成了敬山敬水、爱护生灵的生态文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极大改变,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爱粮节约”“光盘行动”等成为亲人们互相督促的日常行为。幼儿园的孩子知道树叶是厨余垃圾、过期的药品是有害垃圾;大街上,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新时尚。
今年1月24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其中,《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每年8月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宣传月。
为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西藏的决定,累计命名自治区生态县(区)22个、生态乡镇269个、生态村3087个。通过多年的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西藏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显著增强,社会各界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生态保护,美了家园、富了口袋,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满满,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
70年来,西藏早已换了人间。千年雪山万峰耸立,滔滔江水亘古奔腾,雪域儿女正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碧水中、皑皑冰雪间织就锦绣山河画卷。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