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一诺
从单一追求草地资源的物质生产功能,到认识、探讨草地资源在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重视草地资源的多功能性正日益成为全球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草学会草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戎郁萍说,草地资源多功能性由于20世纪60年代公众对环境关注度提高而兴起,近20年来,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生态系统主要是物质产品生产功能,特别是生产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物质产品。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其他需求日益增多,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涵养水源、碳循环以及休闲、游憩、文化支持等功能受到关注。
联合国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不仅仅评价了生态系统的产品生产功能,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各项支持功能以及其他功能作了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被人们日益重视,也意味着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多功能性成为必然趋势。”戎郁萍说。
2008年,中国举办了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这是国际两大草地会议组织IGC(国际草地大会)和IRC(国际草原大会)首次联合举办的国际草地会议,主题就是变化中世界的草地资源多功能性。标志着草地资源多功能性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认知并逐步提升。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自然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颁布和修订的有关自然资源的法案,均强调其环境影响。1976年颁布的《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案》,就是一部关注草地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法案,草原管理部门通过实施管理计划主动减少家畜数量,并明确规定需要按照“多用途和可持续生产”的基本原则发展和修订土地利用计划。由单一管理畜牧业,到兼顾草畜平衡、野生动物管理等。
“教育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相关的。过去,美国尤其是中西部许多高校都设有多个牧场管理系,隶属农学院。之后,牧场管理系大多改为自然资源管理系,与野生动物等其他自然资源归为一类。连同《牧场管理》期刊也更名为《牧场生态学与管理》,更加注重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戎郁萍介绍说,作为自然景观,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景观,像森林、荒漠一样,是地带性景观。全球主要有四大温带草原分布区,这些草原区如今都在强调它们的多功能性。
为何要强调草地多功能性?除了人们对草地生态价值的认识程度日益加深,还与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有关。
戎郁萍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人们往往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平衡系统,但草地生态系统却是一个不平衡的生态系统,水热条件的季节性、年际变化都特别大,尤其是降水的变率大。如果以均衡系统为标准,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会导致草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也是强调以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为代表的草地多功能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0年以后,我国政府实施了退牧还草、天然草原保护等系列工程,2011年以后在一些草原区开始推行奖补政策。这些顶层决策,正是由于认识到草地多功能性——生活在草原区的人,不可能无限制发展生产。因为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所以国家从经济方面对他们给予一定补偿,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戎郁萍认为,草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发展的过程较为复杂。草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一是要与其环境特点相适应,有特殊的环境属性,二是草地资源是资产,其经济价值不可忽视,三是有以草地为生的民族,而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戎郁萍建议:原有草原奖补政策,可以扩大实施范围,让更多民众和区域得到实惠。对于因片面发展经济导致的草地退化,国家层面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拿出整体治理修复方案。通过宣传教育,让社会公众更深入了解草地资源多功能性,提升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让大众应该关爱草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