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推进“五共五固”工作综述:共建幸福家园 共守神圣国土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索朗扎西
  • 2022/08/01

【字体

“一定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不能忘了解放军的好!”在全区深化“五共五固”工作推进会上,林芝市米林县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说。达娃所在的琼林村是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区。达娃说,这些年来,驻地部队与党员群众一起搞建设、抓生产,边疆更美了,群众也富裕了。2021年,琼林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74.33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87万元。

琼林村的发展变化是我区着力推进“五共五固”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藏军地双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弘扬光荣传统,密切军地联系,共促“五共五固”,信仰信念进一步树牢,一线堡垒进一步建强,脱贫成果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边境安宁进一步巩固,谱写了边防安全稳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边民安居乐业的新篇章。

共学党的理论固信仰信念

南伊沟景区深处,有一座小牧屋。牧屋前,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旁边就是琼林村群众和驻地部队一起走过无数遍的巡边路。

“我们称它为‘红色小牧屋’。”达娃介绍,解放前,琼林村的珞巴族群众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过着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游猎生活,这座小牧屋曾是珞巴族休养生息的居所。解放后,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珞巴族群众从流动小牧屋搬进了固定的大庭院,建起了第一所学校。如今,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医疗站都连上了5G网,就连从前放牧巡边的简易小牧屋也得到了改造提升。

“红色小牧屋已是珞巴人民与驻地解放军结对共建,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的‘驿站’,成为传承历史和守护山河的象征。”达娃说,红色小牧屋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党性教育基地,开馆以来接待参观学习团队1200余支。

达娃介绍,琼林村还与驻地部队联合开办了“红色夜校”,建立了党内生活“互学互带”机制,通过政治理论课互上,“三会一课”互听,“主题党日”互动等,在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加深了了解。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军地双方大力推进“政治铸魂”工程,组建军地联合宣讲团、军地联合流动宣讲小分队,开办军地联合“夜校”,设置边境生产巡逻宣讲站,军民共同开展党的政治理论、产业技能知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组织共学课堂4513场次、党性锻炼3264场次,不断推动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往深里走。

共建基层组织固一线堡垒

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处在边境一线,距离边境线最近的村子只有2公里,守边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成立了党政军警民‘红色卫士’边境一线巡逻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抵边放牧、沿边巡逻。”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岗巴镇党委书记李明阳说。

在“五共五固”工作中,西藏军地双方大力推进“强筋壮骨”工程,将党的基层组织移至守边固边最前沿,推动边境一线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完成了600余个边境村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打造了一批边境基层党建示范点。军地双方坚持“两条战线一盘棋、两个班子一起建、组织生活一起过、军地党员结对子、军地党建相互融”,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结对共建包联措施,552名优秀驻地官兵兼任党建指导员、495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边境工作顾问。

“我们还选派一大批机关干部到边境村驻村,为每个边境村招聘一名乡村振兴专干,确保边境村‘两委’班子成员100%是党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

共促民生改善固脱贫成果

米林镇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灵芝、天麻等藏药材的育种、种植、加工和销售。2018年,在驻地部队的帮助下,修建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并与驻地部队党支部、周边10个村党支部联建,组织指导448座灵芝菌温室发展药材种植。2021年,农场直接带动群众就业120余人,帮助实现增收160余万元。“在农场发展过程中,部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农场负责人尼玛说。

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山南市错那县打造了一条生态旅游环线、两个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了勒布茶叶、苦荞等特色旅游产品。“在部队的帮助下,不少边民群众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和茶馆,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山南市错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建国说。

多年来,军地双方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统筹优质资源向边境一线倾斜,实施军警民融合发展项目,采取结对帮扶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开办家庭旅馆、餐馆,建设蔬菜大棚基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边民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增收致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树文明新风固民族团结

“我叫黄德华,今年85岁了,我在林芝生活了70多年!”在全区推进“五共五固”军地联合演出现场,这句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自我介绍让在场的不少观众十分感慨。黄德华老人老家在四川,作为十八军战士,他一路走进了西藏,来到了林芝,娶了一位当地姑娘,从此林芝便成为了他的家乡。

像这样军民团结的佳话在雪域高原上还有很多:亚东县上亚东乡的平措拉姆把自己开办的商店命名为“拉姆军人服务站”,免费为驻地军人提供甜茶热水、收寄包裹等服务;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多玛村村民贡觉扎西突发脑溢血被送入医院,高额手术费让他们家一筹莫展,驻地官兵仅用短短几小时就募捐医疗费8万多元;琼林村把“军爱民、民拥军”写进了《村规民约》,设立“流动商店”、开通“拥军服务车”……

近年来,军地双方通过大力实施“凝心聚力”工程,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军民共升国旗、共唱国歌、互学语言、共植“同心树”、共照“全家福”、共护绿水青山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民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共守神圣国土固边境安宁

琼林村的老党员达久在巡边路上坚守了45年。他每到一个山头,都会用鹅卵石拼出醒目的“中国”字样,他不识字,但解放军教他写下的“中国”二字深深烙在了他的心底。“我是中国人,我要守好边、建好家。”达久的脚印走遍了琼林村巡边的每一条路、每一座山。

一座村庄就是一个堡垒,一顶帐篷、一间牧屋就是一座哨所,一位边民就是一名哨兵——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典角村,在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在林芝市墨脱县,在日喀则岗巴县……随着“守土固边”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边民在巡边路上翻雪山、趟冰河、过泥潭、越沼泽,用行动与解放军一起守护着神圣国土。

自治区“五共五固”工作开展以来,军地双方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文体活动联办、困难群众联助、重大事件联动的良好局面正逐步形成,自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号召深入人心,鲜艳的党旗始终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上一篇:华电雪域先锋党支部与驻点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篇:踔厉奋发新时代 勇毅前行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