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曲申扎县色林错的南面,有一个宝蓝色的卫星湖,叫措鄂湖。其构造为断陷湖。地理位置在北纬31度38分和东经88度40分之间,湖面海拔高度为4562米,湖水面积约244平方公里。湖水以入湖径流补给为主,永珠藏布和普种藏布两条河流慷慨注入,成为湖水的主要来源。措鄂湖属于微咸的淡水湖,湖中央共有大小岛屿6个,分别为桑勒日热鸟岛、铁布甲勒岛、昂公地布、色朵岗千、俄桑道里岛、铁布查几岛。水生植物在各岛周围生长茂盛,鱼类资源丰富,给候鸟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在湖泊星罗棋布的西藏那曲,单说措鄂湖就意思不大了,措鄂湖出名是因为它其中的鸟岛。说起来,那些鸟儿们太喜欢扎堆,一个小小的扁平的岛上要聚集数万只各色鸟类,偏偏还是繁殖季,激情下蛋的,安详孵化的,公的爱慕雌的,大的保护小的,整个鸟岛熙熙攘攘。如果人上去,连插脚的地方都难寻;若再惊起鸟群飞腾,便是遮天蔽日了。大自然奥秘探索不尽,此处生命信息强烈,动物发挥本能,热烈地投入繁衍后代的活动中。
湖中的6个岛屿里,其实只有两个岛屿鸟儿更愿意聚集,其他4个鸟缘很淡。热闹的繁殖季,两个鸟岛上活跃着渔鸥、斑头雁、赤麻鸭、凤头䴙䴘、凤头潜鸭、棕头鸥、红嘴区鸥、白翅浮鸥、燕鸥、长鹬、金眶 、蒙古沙、赭红尾鸲、普通鸬鹚、乌鸦、雪雀等近20种,十几万只鸟儿。桑勒日热鸟岛,当地藏族将此岛称为安公地堡,意为白鹅下蛋的地方。这个不大的鸟岛两侧各有一个大岛护佑,后有高山遮挡北风吹袭,所以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是候鸟们繁殖的理想国。此鸟岛比青海湖鸟岛高出1300多米,真正是世界最高的鸟岛。岛上植被单纯,主要植物是藏蒿,高度可达20-30厘米。桑勒日热岛面积随季节性升降在4600-5100平方米之间,高出水面1.5米左右,岛内鱼骨遍地,鸟粪厚度达10-15 厘米。
在鸟岛最为热闹的季节,央视记者曾用红外记录仪留下一段鸟岛夜晚的珍贵影像:“雌性凤头䴙䴘安心孵化,两只渔鸥来犯,雄鸟立刻展开防卫。斑头雁刚生了小宝宝,鸣叫声此起彼伏。”另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鸟儿从水中冒出身体,嘴里叼着几根水草,还在勤劳地补筑巢穴。夜晚在凡人看来貌似安静,却不知措鄂湖的鸟岛上依然生机一片。
但是到了8月中旬,候鸟们几乎都已离开鸟岛,空空的鸟巢在风中似乎还在回忆不久前的热闹和激情。当然也有个别的斑头雁、赤麻鸭等,小群地留在湖边的沙上晒太阳,见人过来,纷纷跃入湖中,飘游到安全距离。它们再过些日子,也要飞走了,这是给有缘人最后的惊鸿一瞥吧。
神山当琼独立于高山草甸上,所以远远就让人看见了。但是直线距离看着并不长,车子跑起来还是绕来绕去,忽而近了忽而又拉开了,走近它着实费了些时间。
关于当琼的公开资料没有,但它实实在在立在那里,形似一个巨大的帽冠,上层是坚硬的石质,山顶中央有一小片天池,接纳了来自天上的雨露。但凡形状奇特的山峰都有名堂,当琼兀自独立,模样形式如神工定制,难怪当地人将其视为神山,对其顶礼膜拜。据说,当琼的神力很大,是镇不远处的鬼湖色林错的。山湖之间的恩怨,人不必介入。
当琼神山位于申扎县雄梅镇,在色林错的南面,距色林错直线距离有30多公里,属于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它四周的沼泽地则属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如果没有人带路,在茫茫草原上行走,不容易到达。今年干旱,所以当琼四周的沼泽地缺水严重多成为草地,所以我们得以顺利前往。
有二十来头牦牛在低头吃草,一只小牛犊紧随着母亲,吮奶不停。放牧的是一位藏族妇女,她安静地坐在神山面前,随身带着牛奶和糌粑。语言不通,无法跟她交流关于神山的事。
再转到神山的东面,有一小片干爽的灌木林,植物名称叫山生柳,结有红色的大豆般大小的果子。春天时,开出红色或黄色的花,非常美丽。人到近前时,惊飞数十只细小的燕子。这小片的灌木林是申扎县林业的宝贝。长方形的一块,面积9.671公顷,占全县灌木林的88.16%(另外的11.84%、1.299公顷灌木林在巴扎乡,是一种香柏)。这片山生柳高度在一米左右,被一圈铁丝网小心地呵护着。
申扎县传统上属藏北无林县之一,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南部的“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严重,历史上从未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但在2013年,根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采用现地实测调查的方法,完成了申扎县首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申扎县森林面积为10.970公顷。从此,申扎县的森林资源终于“从无到有”。这片9.671公顷的天然山生柳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块。申扎县地处乔木生长线以上,人工造林困难。所以,保护好大自然恩赐的仅有森林资源就是大事。
山生柳灌木林旁边有小片的浅水滩,里边竟然有一尺长的鱼在游动。草地上有无数的鼠兔洞,低矮的野花不经意地开在洞口守望。有人说,别在灌木林里逗留,保不定有棕熊出现。
神山当琼不语,只有天上的白云任性地扯来扯去,变幻莫测。
申扎,藏语意为“皮火筒状山沟前”。属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海拔平均在4700米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色林错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
巴扎乡离申扎县城约有80公里。但行驶起来,没有向导是不可能找对地方的,因为面前除了雪山冰川,便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和偶尔镶嵌在大地上的蓝色湖泊。
在这一切安静的景色里,倏忽会有野生动物窜入你的视野。藏原羚最不怕人,车经过时,它们就站在原地,睁着一双天真好奇的眼睛,任你“咔嚓咔嚓”拍个够,然后它们才转身,闪给你一个可爱的白屁股,跑远。藏羚羊警觉得很,即便离你数十米、上百米,只要被它们察觉你是不期而遇的人,它们就要跑到更远处。如果你不甘心,想靠近,只能是离它们越来越远。路过湖边,很容易就看到悠闲自在的黑颈鹤,多是一家三口在一起。
巴扎乡政府所在地折仓小巧得如同一个平常的村庄。乡初级小学的五星红旗是最好的路标,经此,再穿过一面湖,才是去巴扎乡所辖的几个村庄的正确之路。路是开在草甸上的,细小的雪山融水流下来,形成溪涧。巴扎乡目前共有七个行政村。其中的一、二、四、五村位于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三、六村位于缓冲区,七村位于实验区。
巴扎二村就位于核心区的一片草场中央,石头和土坯修建的低矮却坚实的房屋,牦牛角镶嵌在院墙和屋顶,非常小的院落,似乎村人都不屑圈地建大房屋,因为只需迈出院门,便可自由融入广袤无垠的草地和原野,那才是心仪的真正家园。
这个小村庄有70多户、380多口人,可说是一个生态环保村庄。每户用电都来自太阳能设备,白天储存能量,晚上用来照明。一间大房间,兼客厅、卧室和厨房。所以,灶台一年365天都有火苗旺着,燃料就是牛粪,有许多人家牛粪饼自然砌成院墙。日常用水取自井。每户按人头和劳力畜养牛羊,最多的人家有200多头牦牛,少的有二三十头;绵羊、山羊亦如是。有的人家还养有几匹马,但这些马儿已无需再承担交通工具的责任,人们养马纯粹是一种情感寄托,最多用来每年参加娱乐性极强的赛马节。
养再多的牛羊,每年也只出栏一次,变卖少数的几头牛羊作为生活补贴。孩子上学有政府包管,日常消耗的物质有限。冬天,一场大风、又一场大雪阻隔,或猫在家里,或与家畜共度严寒。所谓的都市繁华和灯红酒绿,都在远远的天边。
他们是典型的牧民,世世代代随牛羊转场,如今虽有了可以安居的家,但仍然有一半的家人与牛羊一起在牧场度过。
每年6月的产羔期和10月的交配期,在辽阔的牧场上,可以看到家畜和藏羚羊、藏野驴等混杂在一起,平和友好地与大地交谈。
据中国西藏新闻网报道,随着冰川融水的大量增加,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的色林错面积在2014年主汛期间达到2300多平方公里,已经超过1920多平方公里的圣湖纳木错,成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同时成为西藏最大的湖。
以色林错为核心的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藏北高原,行政上隶属于那曲地区的申扎、尼玛、班戈、安多、那曲等5个县,总面积18936.3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山水共荣,动植物世界五彩纷呈,有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49种。其中一级野生动物如: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雪豹、高原裸鱼;二级野生动物如:黄羊、棕熊、石羊、赤麻鸭、藏雪鸡、斑头雁、猞猁、秃鹫、高山兀鹫、棕头鸥、草原雕、雕鸮等。
色林错,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曾名为奇林湖、色林东错。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的广大地区,其主体位于西藏湖泊最为密集的南羌塘湖盆区,基底海拔在4500米左右。湖面海拔4530米,最大水深超过33米。古色林错面积曾达1万平方公里,可谓汪洋一片。便是今天人们来到色林错,也被震撼到无语。
它大得有气魄,同时又拥有谦虚宽厚的胸怀,处于全流域最低洼的地区,因此才有扎根藏布、所加藏布、波曲藏布等众多河流串通注入,另被格仁错、吴如错、错鄂、仁错贡玛等23个卫星湖环绕,成为众湖之王。整个流域面积达4.553万平方公里。
以色林错为核心的众多湖泊和河流,及其形成的广大湿地,是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同时也是干旱少雨的藏北高原的绿色肺叶和调湿器。每到夏季,湖边风光旖旎,绿色的草甸上开满各色各样的野花,在风中欢呼雀跃,庆祝一年一度的重生繁荣。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湖中小岛上也迎来成千上万只候鸟欢聚。而最让人兴奋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北归,在熟悉的温柔乡忙着繁育后代,延续宝贵的生命种群。
在西藏的传说里,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每天要贪婪地吞噬千万生灵,包括人和禽兽。对他的淫威,谁都束手无策。但他最终慑于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逃到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莲花生大师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不许残害水族,还要在湖中虔诚忏悔。于是这个大湖名为“色林错”,意为“色林魔鬼湖”。
如今色林错湖面闪着翡翠般的蓝,湖水轻轻拍打着岸,有微的白沫吐在岸上,一群群水鸟飞起又落下,远山含烟,与白云缠绕。这是一片处女地,无任何游人喧哗,也无任何家畜侵扰。作为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之核心,色林错静默如初,那位潜心忏悔的色林,他的魔性是否随着岁月的增长消散了呢?
色林错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的那曲地区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保护区始建于1993年,总面积18936.3平方公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
多年来,西藏不断加大对该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力度,重点加强了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使保护区成为黑颈鹤等湿地鸟类的主要繁殖栖息地。如今的保护区,碧水蓝天,人与生物和谐相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世界最高生物物种基因库
7月的色林错,数以万计的棕头鸥和其它不知名的鸟类,不远千里飞来,场面极为壮观。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是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分布的种子植物有39科、376种,兽类有10科、23种,鸟类有25科、92种,两栖类1科、1种,爬行类2科、3种,鱼类有2科、8种。
保护区内还生长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如西藏沙棘、掌业大黄、马尿泡、合头菊等。保护区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较多,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羊、藏野驴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猞猁、藏原羚等。2003年,国际上把黑颈鹤列为急需挽救的濒危物种,而色林错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和栖息地。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面积保护完好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保存了种类众多、种群数量较大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享有世界最高生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自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使保护区成为黑颈鹤等湿地鸟类的主要繁殖栖息地。
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区成立以来,面向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先后组织和协助拍摄了《高原之灵藏羚羊》、《寻鹤之路》等电视宣传片,编制印发了自然保护区、湿地等宣传手册,增强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如今,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已经纳入当地的乡规民约中,周边群众和干部职工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加强巡护与监测。为加强巡护与资源监测工作,保护区制定了野外巡护监测制度、野保员管理制度。从当地社区聘请兼职野保员44名定期巡护,确定了44条固定巡护线和15条不定期巡护线。目前,保护区内黑颈鹤种群数量已由保护前的1000多只恢复到现在的6000多只,藏羚羊由保护前的2000多只恢复到现在的3万多只,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为有效预防湿地草原火灾发生,保护区制定了《保护区草原扑火行动预案》,组建了5支扑火应急分队,共100人,每年由管理局与区内村委会、牧户签订草原防火责任状。
科研工作全面推进
开展了资源调查和研究。自建区以来,保护区主动邀请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勘察设计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综合或专题科学考察,重点研究了黑颈鹤种群数量及繁殖习性。同时,建立和保持与国际野生物保护学会组织在色林错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考察研究方面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关系和合作。
保护与发展健康有序。为了使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规范化,自2003年以来,保护区先后完成了《保护区总体规划》等,并通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的批复。同时,保护区管理部门还积极引导和扶持当地群众参与保护区保护与建设,达到群众增收的目的。从牧民群众中聘用保护积极性高、生活较贫困的牧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每名野保员每年可领取补助4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