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世界上最隐秘的动物,恐怕要属雪豹了。速度和体貌让这一“山神的看门狗”,和珠峰的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比起众多动物学耆宿终身未睹“宝相庄严”的遗憾,高煜芳说自己是幸运的。
(高煜芳,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经历丰富的环保人士,目前担任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执行主任。)
GEO:当地百姓是如何看待雪豹这一物种的?
答:很多当地老百姓认为雪豹是山神的“看门狗”,或者是神的化身,在一些地方还有关于藏传佛教的密宗大师米拉日巴化身雪豹的故事,因此人们普遍对雪豹充满了敬畏之情。在我看来,这些包含了传统生态伦理观的传说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类似“禁忌”的作用,使得当地老百姓不会轻易去伤害雪豹,虽然雪豹也会袭击牦牛,但是老百姓对雪豹肇事的容忍程度还是比较高。相比较而言,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就比较负面,所以人们对狼肇事就没有那么高的容忍度。很多人都不喜欢狼,有些村子还在请求当地政府允许他们猎杀一部分的狼来控制狼的种群数量。当然,和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样,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逝,年轻人越来越不相信这些传统故事,传统生态伦理观的约束力在下降,因此有必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建立现代的自然保护理念。
GEO:为什么是雪豹而不是别的野生动物成为保护的重点?仅仅因为它漂亮吗?
答:雪豹是喜马拉雅山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所谓旗舰种经常是一些很萌很容易获得公众喜爱的物种,可以用来引起全社会对保护行动的关注,通过宣传、保护这些物种,可以受益其它影响力较小的物种。雪豹同时还是山地生物多样性健康程度的指示物种,因为雪豹位于食物链的最顶层,通过雪豹的生存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喜马拉雅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所以我们保护雪豹,并不仅仅是为了雪豹,而是保护以雪豹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雪豹是全球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神秘的一种,而最近几年先进技术,如红外相机的应用使得雪豹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加之它又生活在高海拔的雪线附近,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使得诸多保护组织加大对雪豹保护的投入。
GEO:雪豹保护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答:和人们的印象相反,我们所研究的野生动物一般不具有危险性。雪豹天性隐秘,很多科学家一辈子研究雪豹,都未曾在野外亲眼见到过雪豹。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动物的毛色与环境颜色十分接近,这样做可以起到伪装作用,尤其在捕食猎物的时候,雪豹潜伏在岩石堆中很难被岩羊察觉,可以提高捕食率。
GEO:你们第一次拍到雪豹是在什么时候?
答:2014年5月下旬,我们联合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和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在珠峰保护区开展了第一次野外科考,当时总共在保护区4个点架设了41台红外相机。到了9月份我和雪豹中心的另外2名同事陈鹏举和拉巴次仁一起去回收这些相机,当时我们的心里都很忐忑,因为之前没有人在珠峰保护区布设过红外相机,我们也不敢保证这些相机就一定能拍摄到雪豹。在吉隆县的Z村,我们从野外将红外相机的内存卡取回来赶紧放到电脑上看,内存卡上有近千张照片,我们一张一张地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了雪豹的身影,还有雪豹的正面照,当时真的感到十分激动兴奋。这次拍摄成功,用实际的影像资料证明了雪豹的存在,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使雪豹中心的工作更加受到当地保护部门的重视,为我们开展更深入的雪豹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GEO: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你们这个保护中心吧,感觉它和雪豹一样神秘……
答:珠峰雪豹保护中心于2014年5月成立,由珠峰保护区管理局和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日常办公地点在西藏的日喀则市,主要工作区域位于西藏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说起珠峰保护区,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珠穆朗玛峰,其实珠峰保护区还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雪山、冰川、草原、森林、荒漠以及各种各样的湿地等等。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系统栖息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譬如保护区典型的喜马拉雅塔尔羊,公路边上也会看到藏野驴、藏原羚,当地人管藏原羚叫白屁股。那里还有黑颈鹤、赤麻鸭等多种鸟类。作为中心重点关注的野生动物,雪豹分布在亚洲的12个国家,有60%的雪豹潜在栖息地位于中国,像青海、西藏、内蒙、甘肃、新疆等都有雪豹。
国内对于雪豹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特别是在西藏,关于雪豹研究特别少。上世纪90年代一个叫罗德尼·杰克逊的雪豹权威专家在珠峰保护区做过短暂调查,他估计在珠峰保护区有超过一百只以上的雪豹,在那以后,再未有过雪豹相关的科学研究。而且珠峰保护区和尼泊尔的5个国家公园接壤,是雪豹迁徙扩散的重要栖息地廊道——珠峰雪豹保护中心的工作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GEO:在雪豹保护工作过程中,你们遇到过的最危险的事情是什么?
答:危险性在于野外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雪豹喜欢生活在地形崎岖、人迹罕至的高山裸岩地带,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开展野外调查,需要在山石嶙峋的地方活动,因此最担心山石滑落,或者不小心失足从山上掉下去。特别是我们工作的区域正是受到今年尼泊尔地震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地震过后地质环境非常不稳定,很多地方都有滑坡塌方的危险。
我遇到过的最危险的事情,是在我去年刚到珠峰保护区开展工作,第一次到野外的时候,那是在中尼边境的吉隆县野外。当地一位老乡骑摩托车载着我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盘山的土路很窄,不到2米宽,遍地是碎石砾,在下山途中摩托车刹车失灵,我们径直朝着悬崖奔去,幸好最后一刻司机一个急拐弯,摩托车顺势沿着山路滑了近百米才停了下来。当时同伴们都吓坏了,我却没感到害怕,只是异常得兴奋,车停下来后还哈哈大笑。后来想想,我真是没开过摩托车,无知无畏,现在想起来确实很后怕。
GEO:你们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种野外作业是否非常辛苦?
答:保护项目需要基于科学信息,所以研究是我们工作重中之重。过去这一年中心至少举办了七次野外科考,每次持续时间大约在二十天左右,科考的地点在雪豹的栖息地。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雪豹的分布和数量,采用的方法包括样线调查寻找雪豹的痕迹,收集雪豹的粪便进行DNA分析,布设红外相机拍摄雪豹鉴别个体等。在自然保护区里,包括雪豹在内的野兽会捕食当地百姓家中的牲畜,和当地老百姓产生冲突。所以我们还在保护区的33个村子里做社会调查,了解野生动物肇事的情况,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除了科学研究之外,我们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所以我们还在雪豹栖息地周边的村子里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并且提供小额赠款给当地的村子,由村民们自主决定用这笔钱来做一些对村集体的生产生活有帮助的小项目,比如我们帮助定结县的一个村子维修了因今年地震而损毁的桥。
说到辛苦的问题,我们常驻的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常年工作、生活在野外。在野外研究雪豹时几乎每天都要在海拔4000-5000米的山上徒步行走8-10公里,确实有时会感到很累,但是我们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我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我很幸运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又很有意义的工作。
GEO:在你工作的区域,人和动物及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在我工作的区域,老百姓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和谐,当地老百姓一般不会随便伤害野生动物。
不过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也在发生变化。保护区里的几种大型捕食者,比如狼、雪豹、猞猁,偶尔会捕食老百姓的家畜,比如牦牛、绵羊、山羊,这已经影响到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支持,特别是狼,很多人反应现在保护区里的狼越来越多,甚至经常可以见到10只左右的狼群,他们害怕狼也会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平衡野生动物保护和当地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的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GEO:雪豹保护工作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答:在珠峰保护区,雪豹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当地的老百姓,而是缺乏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开发活动对栖息地造成的干扰。有时在离我们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的位置不到1公里的地方就存在采石修路的行为。
要保护好雪豹,就需要提高保护区管护的有效性,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违规建设和开发活动,当地政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需全盘考虑,兼顾保护和发展,制定区域综合发展规划。要做到这些事情,就需要加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尝试理解不同的视角,促进多部门的共同合作。虽然知道可以怎么做,但是当自己亲自尝试去做,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因为我刚从美国回来,对国内基层的官场和政府的一些做事方法不是很了解,有时感到不适应。
但有两位官员改变了我对中国保护区官员的刻板印象。
珠峰管理局的普琼副局长是位经验丰富且非常实干的人,他对珠峰雪豹保护中心的工作大力支持。他被称为是日喀则市“职位最稳定”的人,珠峰保护区1988年成立,从那时起他便在珠峰管理局担任副局长,到现在仍然是珠峰管理局的副局长,一辈子都奉献给珠峰的保护事业。
珠峰管理局生态研究科的拉巴次仁科长同样真正热衷于野生动物保护,每次都是他跟着我们上山下乡。拉巴不仅作为我们的“协调员”,帮助我们与基层的政府官员沟通协调,他还是我们的研究顾问、翻译,偶尔还充当我们的司机。
普局和拉巴的存在,让我发现原来我们也是可以和所谓政府官员们成为好朋友的。离开他们的帮助,我很难想象我们将如何在珠峰保护区所在的四个县开展雪豹研究和保护工作。
GEO:中心的工作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答:珠峰雪豹保护中心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保护行动、公众传播和人才培养,促进珠峰保护区内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研究方面,我们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评估珠峰保护区雪豹的生存现状,制定保护管理计划。我们保护行动一方面希望提高珠峰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另一方面希望促进当地老百姓能够更加支持雪豹保护工作,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中来。公众传播方面,我们希望更多的内地公众能认识到雪豹和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对全社会的意义,为雪豹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贯穿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希望为更多有志于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年轻人创造参与的平台,并支持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本文选自:雪豹保护中心